發表文章

其他平原

是海拔較低的平坦的廣大地區,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區。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成因分類 沖積平原、海蝕平原、冰磧平原、冰蝕平原、堆積平原 台灣平原 嘉南平原 宜蘭平原 屏東平原 彰化平原 新竹平原 清水平原 濁水溪沖積平原 竹南沖積平原 臺灣西部平原 花東縱谷 高雄平原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5%8F%B0%E7%81%A3%E5%B9%B3%E5%8E%9F

西部沿海

圖片
是海拔較低的平坦的廣大地區,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區。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 成因分類 沖積平原、海蝕平原、冰磧平原、冰蝕平原、堆積平原 臺灣西部平原 指的是位在臺灣西部的海岸平原,全長約二百四十公里,最寬處約是四十五公里。面積25%左右,土地肥沃,水熱條件好,一向是台灣的重要農業區,這就是台灣西部平原。台灣西部平原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在地理上可分為三大片:台南平原、屏東平原以及北部沿海小平原和台中、台北盆地。主要由屏東平原和嘉南平原構成,北起臺中海岸線、彰化縣,南至高雄市、屏東縣。北部狹長,南部寬廣。臺灣西部平原是濁水溪、大肚溪、北港溪、八掌溪、曾文溪等河之沖積扇組成的沖積平原。 參考資料: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87%BA%E7%81%A3%E8%A5%BF%E9%83%A8%E5%B9%B3%E5%8E%9F

泥岩

圖片
全世界的惡地形態多變,其地質也包含泥岩、砂岩與礫岩等不同特性。而廣泛分佈於台灣中南部之泥岩惡地地形,我們俗稱的月世界,在惡地形態、分佈面積以及獨特性等方面並不亞於世界其他地區。 一般來說,台灣的泥岩惡地主要分佈於台南、高雄、台東一帶,其泥岩(青灰岩)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厚度約3到4公里,整體包含從上新世到更新世之地層(古亭坑層、利吉層、墾丁層等)。 由於其泥岩顆粒細小、顆粒間的膠結鬆散,透水性差等特性,遇水後極易產生泥流、土石、植披持續崩落等現象,其差異侵蝕作用不斷作用的情況下,最終產生植被稀疏卻富含尖峰利脊、泥裂、土指、天然橋等獨特地形景觀。 台灣泥岩惡地與世界各地之惡地相比最大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唯一存在熱帶氣候區域的惡地地形,與義大利或喬治亞的泥岩惡地相比,台灣的泥岩惡地受颱風、暴雨等影響劇烈,因此產生的侵蝕速率(9cm/y)遠大於一般典型的乾旱與半乾旱地區之泥岩惡地。 整體來說,台灣的泥岩惡地因持續抬升與侵蝕之因素,形態變動劇烈、變化也更為多端,有其持續觀賞與研究價值。此外,位處熱帶氣候之泥岩惡地,其林相與其他地區也有所差異。舉例來說,由於日照強烈之因素,台灣泥岩惡地的林相大部分分佈於向北面,向南日照面則顯得相當稀疏 。  整體而言,台灣的泥岩惡地較少受到人為活動影響且具廣大綿延之面積,是極為良好之觀光資源;地層持續抬升且泥岩厚度深厚,較易進行相關海底沉積物、生態與地層之相關分析,可作為極為良好之研究資源。在全世界大部分的惡地都被劃定為保護區、國家公園或自然文化遺產並成為一大觀光熱點的同時,台灣是否應該思考如何針對這獨特且廣大面積之泥岩惡地,進行相關規劃與保護呢?成立自然公園、保護區或大規模的國家公園,並帶入後續的研究、觀光、教育資源,或可成為泥岩惡地永續經營的一條路。否則在缺乏一定保護的情況下,只是被蠶食鯨吞、一點一滴地破壞掉罷了。 分布區域:台南、高雄與台東一帶 分布面積(km2):1000 地層:上新-更新世 地層年代:200萬到600萬年前 地層厚度(m):3000-4000  參考資料: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287

峽谷

圖片
太魯閣峽谷 地形、水文 立霧溪流經太魯閣峽谷 國家公園東臨太平洋,中央山脈北段通過園區,園區最高點為海拔3,742公尺的南湖大山[5]。海拔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寒帶地區面積約占國家公園範圍的7.2%,列名台灣百岳的山峰共27座。一千公尺至三千公尺之溫帶山地地區約占全區78.4%,坡度55%以上地區約占園區面積44.7%。 水系大致以中央山脈為分水嶺,東側主要屬於立霧溪集水區,占國家公園面積的65.7%,少部分屬於木瓜溪或三棧溪流域;西側則分屬大甲溪或濁水溪上游,兩集水區占國家公園面積的20%。 全區南、北地勢均高,中央地帶因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碰撞交界以及太平洋西岸亞熱帶颱風豪雨區,產生複雜的地質現象。持續進行的極速造山運動,以及立霧溪的極速下切作用,形成奇特之高山、峽谷地形[6]。太魯閣狹窄呈V字型的大理岩峽谷,深度超過1,000公尺,大理岩岩層厚度達千餘公尺以上,分布範圍廣達十餘公里。 氣候 園區東部由海平面到500公尺以下地區,屬於亞熱帶夏季濕潤炎熱氣候區;南、北、西側位於海拔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屬於高山寒帶氣候區;其餘在海拔1,000公尺至3,000公尺山區,則為山地亞熱帶濕潤炎熱氣候區[5]。溯立霧溪而上,年平均氣溫由海拔100公尺處的23℃逐步遞減,至海拔3,000公尺的合歡山一帶,年均溫為7℃。到南湖大山及奇萊山一帶3,500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年均溫則降為4℃,其中冬季12至2月間月均溫都在0℃以下,最低溫更會低至-10℃以下。國家公園範圍內年雨量幾乎都在2,000mm以上,無明顯旱季,夏季易受颱風影響,2,500公尺以上山區,冬季已有降雪。 生態 園區內的淡紋青斑蝶 根據調查,園區內已發現動物物種1,517種[6]。園區至少有46種哺乳類,約占臺灣陸域哺乳動物的一半。有15種屬於臺灣特有種,以臺灣森鼠分布面積最廣。園區鳥類至少有173種,並包含了臺灣所有的特有種鳥類24種,其分布以中橫公路大禹嶺至慈恩一帶鳥類最多。兩棲類至少有15種,占臺灣兩棲類之半。其中除盤古蟾蜍、莫氏樹蛙、梭德氏赤蛙和山椒魚之外,大部分都分布在1,000公尺以下之潮濕地區。爬蟲類至少34種,約佔台灣爬蟲類之三分之一,其中特有種至少包含菊池氏龜殼花、標蛇、斯文豪氏遊蛇、雪山草蜥、斯文豪氏攀蜥、台灣蜓蜥等6種。立霧溪主流及其

天然氣

圖片
天然氣是一種主要由甲烷組成的氣態化石燃料。它主要存在於油田以及天然氣田,也有少量出於煤層。 當非化石的有機物質經過厭氧腐爛時,會產生富含甲烷的氣體,這種氣體就被稱作生物氣體。生物氣的來源地包括森林和草地間的沼澤、垃圾堆填區、下水道中的淤泥、糞肥,由細菌的厭氧分解而產生。生物氣還包括胃腸漲氣(例如:屁)。 當甲烷(生物氣)溢散到大氣層中時,它將是一種直接促使全球暖化愈演愈烈的溫室氣體。這種飄散的甲烷,經過有效的處理,就不會被視作一種污染物,而是一種有用的再生能源。然而,在大氣中的甲烷一旦與臭氧發生氧化反應,就會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排放甲烷所導致的溫室效應就會以二氧化碳的方式繼續延長下去。而且就燃燒而言,天然氣要比煤這類石炭紀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要少得多。甲烷的重要生物形式的來源是白蟻、反芻動物(如牛羊)和人類對水稻的耕種。據估計,這三者的散發量分別是每年15、75和100百萬噸(年散發總量約為1億噸) 。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7%84%B6%E6%B0%94

主要

圖片
臺灣的丘陵地多分布在中央山脈的西部。飛鳳山丘陵 竹東丘陵 竹南丘陵 苗栗丘陵 〖豐原丘陵〗 南段另稱〖霧峰山地〗 〖南投丘陵〗 【竹山丘陵】【斗六丘陵】 嘉義丘陵 新化丘陵 內門丘陵 嶺口丘陵 鳳山丘陵 恆春東側丘陵 如:苗栗丘陵、竹東丘陵、恆春丘陵。 丘陵有多種形成原因: 山脈受長期風化侵蝕而成 不穩定的山坡的滑動和下沉 風造成的堆積 冰川造成的堆積 植被造成的堆積 河流造成的侵蝕 火山爆發和地震 史前隕石 人造:比如露天開礦造成的堆積、古代居民點造成的堆積等等,此外還有園林工藝故意造成的丘陵地區,比如高爾夫球場等 竹東丘陵: 竹東丘陵為臺灣島西北部頭前溪與中港溪所夾之切割台地,東以竹東斷層為界,西側逼近香山海岸,其東西長約16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面積約220平方公里,丘陵東北端最高海拔285公尺,由東向西逐漸降低。竹東丘陵原為隆起的沖積扇台地,但台地平坦面多遭河川切割而消失,僅在頭前溪南岸與中港溪北岸,有較廣的河階分布。其中高位河階面包括北側的竹東面,高度在200-285公尺,比高在60-145公尺;在金山面至香山塘,包括頭重埔一帶的階面,高度在90-120公尺,比高在50-90公尺;中港溪北側的斗煥坪階面,高度在140-180公尺,比高在90-120公尺。低位河階則分布在頭前溪南岸、峨眉溪流域、中港溪北岸的大埔階地,以比高30公尺為中心,其下又有比高10公尺的階面,其上尚有50-60公尺的階面。至於鹽港溪上游的新城溪,則無河階分布。竹東丘陵北半部屬頭前溪水系,東南半部屬中港溪水系,如峨眉溪和流東溪,西半部則多獨流入海水系,包括客雅溪、香山坑溪、鹿仔坑溪、鹽港溪等,大致由東向西流入臺灣海峽。 竹東丘陵上的河谷,呈現標準的樹枝狀水系,枝節甚密,谷頭常呈圓形;河床寬度上下游無差,有時上游部反而寬大;河床相當平坦,是主要農業用地。大部分溪谷屬於無水的乾溪,有水之溪谷均呈細而深的峽谷,穿入於舊河床中,呈谷中谷現象。

之間

丘陵斷續分布於山地西側的邊緣。 丘陵或丘陵地是高度在平原和山地之間,並由眾多小丘連綿而成的地形。各地對丘陵的定義不十分一樣。相對而言,比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稱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100到200米以上才會被稱為丘陵,例如基隆市的65高地。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8%E9%99%B5